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免费开通校本教研云>
查询历史考核记录>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白莎的个人主页

  • TA的主页
  • TA的资源包
  • TA的文章
  • TA的荣誉
当前位置: 贝壳网 > 白莎的个人主页 > 我的文章 >无言词下的游子 ——《菩萨蛮.其二》片段教学设计

无言词下的游子 ——《菩萨蛮.其二》片段教学设计

白莎
工作记录
2020-07-02 21:05:32

白 莎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菩萨蛮.其二》韦庄

教学目标:

理解韦庄“诗到尽头是无字,情至深处不能言”的深深的游子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品读法、赏析法

教学流程:

一、 直接导入,提出问题

师:好,同学们刚刚我们已经大致疏通了韦庄这首词的诗意,了解了诗歌所所写的江南之美,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真正走进韦庄的世界。再来一起读读吧,预备起。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师:我们刚说,其实这首词说的是:“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大家都说江南如此美好,游子就该在江南安养天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江南呀,有碧于青天的脉脉流水,有闲乘画舫听雨而眠的娴雅生活,还有冰肌玉肤的酒家女子。“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除非年已垂老,要叶落归根,否则不要回到那兵连祸结的故乡了,不如在如此安逸的江南生活吧!

这么读起来,这就是一首盛赞江南美景的小词,真是让人想要“反认他乡是故乡”啊!但事实果真如此么?韦庄写这首词难道仅仅只是在表达对于江南的赞美和对江南美景的依恋吗?

 “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纡者,曲也;达者,通也。

教师释义:韦庄词表面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教师伺机板书:表面直率、情意曲折、口吻通达、内容沉郁)

明明这首词我们读起来就是明白晓畅的,我们一读就懂了呀,为什么陈廷焯却说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呢?你能够在词中找出陈廷焯先生这一观点的语句依据吗?下面我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大家自己思考,找到的同学可以一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寻找,教师观察学生情况,依据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灵活引导。(预设学生会找到词的开头两句与最后一句的矛盾:“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江南老”与“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二、 深入探究,突破矛盾

表面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其“曲折”何在?其内容其实沉郁,到底“沉郁”又何在?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师: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作者似乎是在表明自己对江南美景的留恋,不愿离开江南回到战乱中的故乡,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显然该用“未老不还乡”才对,为什么要用“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明确:“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说的是“不是老之将至,就不要回故乡,否则一定会为离开江南而后悔万分',所以“莫”应是劝告之意,不要。既然是劝人安居江南,那到底是谁劝谁呢?接下来我先给大家一段材料,请大家看完之后再来回答我的这个问题。

(一)出示背景,知人论世(PPT出示背景材料:)

作者韦庄,本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奈何黄巢起义,故乡战火连连,不得不避居江南十余年。唐昭宗景福二年(893),58岁的韦庄始还京师,致力科考,次年(894),第进士,授职为校书郎。唐亡后仕前蜀,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制订开国制度,后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

从材料当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明确:韦庄并未恋居江南,而是想排除万难,回到故乡,并且力图仕进,颇有作为,可谓大器晚成。

提出问题:到底是谁劝谁不要离开江南呢?

(如果是作者劝别人“莫还乡”,那他自己为何又不远万里返回故乡?当然,有人说此词是作者回乡后的感怀之作,那韦庄回乡之后有那么辉煌的成就,他还后悔自己的回乡之举,甚至还劝别人不要回乡?你觉得这合情理吗?)

师:如果不是作者之语,不是作者在劝告别人不要还乡,那就应该是别人在劝告作者不要还乡。从这首词中其余哪个还可以看出是别人在劝告作者不要还乡吗?还有依据吗?

明确:词的开头说到:“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出现了一个群体“人人”,意即许多人、每个人。但这里的“人人”和“游人”到底是什么人?人人为什么要“尽说”江南好?他们又是对谁尽说江南好?

提问:词中的“人人”和“游人”到底是什么人?下面就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思考,请大家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人人、游人)

人人是江南人?还是跟他一起来到江南躲避战乱的人?

“游人只合江南老”里出现了——“游人”。这里的游人指的是或避难或寓居江南的异乡人,也就是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里所说的“江南游子”。作者此时避难江南,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游人”。所以,应是“人人”劝告像作者一样的江南“游人”:“看这江南多好,你就该在此地安享余生啊。”

[这里“人人”可能是江南人,江南人夸赞自己江南的美好,希望词人等游子不要回北方了。但这种可能性大吗?(学生答)因为按常理,江南人不太可能会苦口婆心挽留从北方逃难到南方的“难民”。“人人”更可能是像作者一样的“江南游子”,这些好不容易逃离北方战火的异乡人,一来到富庶太平的江南,个个都忍不住赞美起江南来了。至于故乡,那里已是人间地狱,何恋之有?这些“游人”的口吻,跟“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两句是何其相似?

读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此词最后两句,与起首两句有什么结构上的关系呀?对的,就是首尾相互照应——避难江南的游人都说:江南好啊,我们要在这里好好享受人生,你也不要再想着回故乡了,否则就亏大了!这分明是乐不思归的“游人”劝说作者也像他们一样偷安江南之语。其中“还乡须断肠”一句中有着较为明显的威胁的味道。

三、升华主旨,明确情感

然而,面对同为“游人”的“人人”“尽说”江南好,作者对于大家的劝说态度又是如何呢?

(我们可以脑洞大开一下:为躲避战乱,作者随同不少北方人来到江南,很快这些“江南游子”发现江南远胜故乡,不想再回故乡,而且他们意外地发现在这些“反认他乡是故乡”的“游人”中,竟有一个“另类”的“脑筋不好使”的人,他还一心想要再回故乡。于是乎,有些爱多管闲事的同行者不想坐视不管,走马灯似地跑来游说他:你看江南多好啊,在此养老是最好不过的,你看这里碧水蓝天风景多优美!你看这里游船画舫听雨而眠生活多安逸!还有,江南女子肤白貌美,多么可人!为什么不趁着年纪还轻在这里逍遥快活?何必回到那断壁残垣的故乡?好好听我们一句劝,否则你一定会后悔的!)

那么此时,大家思考一下这个“另类”的作者他在哪里?他说了什么没有?

他就在那里,可他什么也没说!翻读此词,除了这首词是他写的,我们似乎找不到作者自己本人发出的任何语言!

到那我想请问同学们,你从韦庄的缄默不语中读了是他怎样的情感态度呢?(请两个同学回答一下。)

对别人的轮番劝告,韦庄自始至终保持着震撼人心的缄默!他就那么安静而又固执、木讷而又倔强地坚持着自己的念想——重回故乡!他不说话,也许是因为自己的想法无人能够理解,也许是不屑于与这一群打算偷安异乡的人辩论。

明确:无论他乡何等美好,终究也不如破碎故国的游子思归的心声。(板书:深深的游子思归的赤子之心)

读至此处,让时间回到最初,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写下这首无言词的作者用意到底何在?换个说法,也就是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说的“似直而纡,似达而郁”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呢?

教师小结:这根本不是一首作者赞美江南的诗词,也不是作者苟且偷安、乐不思归的词作!而是一首无言词,因为全词没有一个字是作者的语言。作者只是记录下了那些说客的说辞,未加一字评论和回应。这首词是作者缄默再三,而终究不曾言说的深情,他用不近情理的沉默,固守的是他那一颗游子思归的赤子之心。

四、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刚刚我们读出了韦庄那似达而郁的深沉的游子思归之情,其实除了韦庄,还有与其创作风格十分相似的花间派此人——温庭筠,词史上并称二人“温韦”。到底他的词又是怎样的一种风格呢?两人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诶,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到下面这首词,课后进行思考。

PPT出示,(可以同时放《甄嬛传》中的配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思考:此词与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之处?


最新文章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